陆红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充分挖掘就业岗位,促进搬迁人口多元化就业的建议》(第10.4.50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目前搬迁人口就业情况
目前,隆安县8个安置点共有易地搬迁5900户(其中无劳动力户235户),5665户有劳动力户已全部实现1户至少有1个劳动力就业。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愿望已经成为现实。
二、我县在挖掘就业岗位,促进搬迁人口多元化就业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转移就业能力
针对劳动力就业需求与企业、基地用工需求不够匹配的问题,隆安县通过加强适岗培训,开展“项目制”技能培训增加人岗匹配度,提高搬迁劳动力就业技能和能力。今年以来,全县共组织技能培训班22期815人,其中搬迁劳动力244人。
(二)完善社区就业机制,帮助搬迁劳动力外出务工
1.持续打造“小梁送工”就业服务模式,提升就业帮扶能力。通过就业帮扶工作队积极与周边企业、农业基地联系对接,深挖企业用工需求,拓宽搬迁群众的就业渠道。今年以来,“小梁送工”累计输送搬迁劳动力235批1.3万人次,帮助增收170多万元。
2.定期开展就业动态更新。通过部门数据共享、压实帮扶责任人责任等方式,对搬迁劳动力的就业、失业、培训需求等信息进行收集、汇总、更新形成就业动态调查台账。结合实际情况,对搬迁劳动力是否稳定就业、是否失业、失业原因及就业需求等进行研判,落实专员,重点对一些就业困难群体,比如残疾人、“雨露计划”毕业生、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状况进行常态化、经常性地跟踪了解,制定“一户一策”计划并实施“251”就业帮扶。
3.“外输内拓”,拓宽就业渠道。一是线上线下齐发力,鼓励就近就业。今年以来,线下组织开展“就业暖心·桂在行动”系列专项招聘活动11场,共组织229家次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信息1.8万个次。线上依托广西人才网和“隆安微就业”等平台,推动岗位信息高效直达,累计在“隆安微就业”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企业共招聘信息超1.5万条次。二是深化粤桂劳务协作机制,拓宽输出就业渠道。常态化开展岗位信息共享机制,每月与福田区人力资源局对接,共享当地重点企业招聘信息,促进更多的劳动力到广东省就业;通过联合举办粤桂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的方式,福田区人力资源局组织广东省优质企业到震东集中安置区开展现场招聘活动,与求职者面对面洽谈,增加就业成功率。截至目前,利用粤桂劳务协作机制,通过提供岗位、组织输送、帮助稳岗等帮扶方式,帮助农村劳动力就业4851人,其中在东部结对省份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数2850人。
(三)强化岗位保障,服务就近进厂就业
一是持续推进产城融合,集中力量建设农民工创业园,招引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园区发展,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搬迁劳动力就近进厂就业。目前,隆安县农民工创业园项目A区已建成标准厂房49栋、科研综合楼3栋及相关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23.48万平方米,进驻企业60家(规上企业11家)可提供5500多个岗位。农民工创业园内海量的岗位,极大满足了震东集中安置区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需求。目前,园区企业吸纳就业2997人,其中脱贫户约900人(搬迁户约500人)。二是加大财政投入,优化园区基础设施。目前,已建成科研楼、孵化楼、商业、金融及职工宿舍楼等配套设施。园区周边建成隆福实验学校、粤桂小学、宝塔实验小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隆安中学分校区、德润幼儿园等教育配套设施,为入园企业员工子女上学提供保障。目前有利客隆、农村商业银行等部分商业配套也入驻了园区。
(四)强化个性化岗位设置,服务特殊群体就地就业
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结合震东集中安置区后续扶持发展需要,在安置区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不能外出务工的搬迁劳动力就业。截至目前,累计开发交通引导员、防贫监测网格员、生态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安置364名搬迁劳动力就业。
(五)是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创业促就业
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和补贴兑现,提高企业和易地搬迁群众对就业创业政策的知晓率,推动搬迁群众实现稳岗就业和自主创业。今年以来,我县大力发展就业帮扶车间,创造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就业帮扶车间82家(其中在安置区就业帮扶车间35家),吸纳就业6411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710人)落实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就业奖补96.8万元,搬迁群众在家门口直接可以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2024年7月26日
(联系人:梁燕芝 联系电话:13788512707)